螢火蟲拍攝技巧分享

作者:

分類:

作品來源:布魯克老師

文章來源:大俠攝影教室小編

✨【螢火蟲拍攝超完整攻略|從準備到實戰,新手也能拍出夢幻小精靈✨】✨

每年4月到6月,台灣各地進入螢火蟲的季節🌟
這段時間走進山林間,你會看到成千上萬顆小小綠光在夜裡閃爍,像是掉進了宮崎駿的動畫世界一樣,浪漫到不行!
很多人看了想要拍下這種絕美畫面,但拍螢火蟲可不像拍日落那麼簡單,需要一些小技巧。這篇就是我整理過後的超詳細分享,不藏私交給你們👇

📸【拍攝前的準備】
螢火蟲的光線非常微弱,基本上是「暗黑系」拍攝,所以器材挑選很重要。
推薦攜帶可以手動設定曝光的相機(像是單眼、無反光鏡機),如果是手機,也建議使用可以調整快門速度和ISO的專業模式,會比較好操控。

鏡頭方面,大光圈鏡頭(像是F1.4、F2.8)是首選,因為大光圈能有效提升進光量,讓螢火蟲的光軌更清楚、更漂亮。焦段方面,一般35mm到85mm都很適合,視角自然又能捕捉到螢火蟲飛舞的範圍。

別忘了帶三腳架喔!這是拍螢火蟲的靈魂角色,沒有它,很難撐得住長時間曝光。

🔧【相機基本設定參考】

  • 光圈:開最大,F2.8甚至更大都可以。
  • 快門:10秒~30秒,依現場光線和螢火蟲數量調整。
  • ISO:800~1600之間,太暗可以拉高一點,但要小心噪點。
  • 對焦模式:手動對焦(MF),可以事先在亮處對好背景(如大樹、遠方山頭)。
  • 白平衡:設定在「日光」或手動調到約4000~4500K,讓螢火蟲呈現自然綠光,不偏黃也不偏藍。

如果怕手動調整太複雜,也可以在現場先拍幾張試拍,邊調邊微調,抓到最適合的設定。

🌌【拍攝小技巧大公開】

  • 三腳架一定要架穩,不然曝光中途輕微晃動就會讓照片整個糊掉。建議搭配快門線或使用2秒延遲自拍功能,避免按快門時震動。
  • 手電筒加紅色玻璃紙,紅光比較不會干擾螢火蟲,也比較不會破壞其他攝影人的畫面。
  • 分多張拍攝後疊圖:這是進階玩法!比如拍個10~20張單張曝光後,用Photoshop「亮度疊加」,可以把更多光軌結合在一起,讓螢火蟲變得更爆量,看起來超華麗!
  • 控制呼吸與動作:夜間拍攝聲音容易放大,講話小聲、動作輕柔,避免驚擾螢火蟲喔~

🌿【推薦拍攝地點精選(台灣版)】
台灣因為氣候溫暖潮濕,螢火蟲資源非常豐富,各地都有適合的秘境:

  • 新竹|司馬庫斯、內灣老街附近山區
  • 苗栗|南庄獅頭山、蓬萊溪護魚步道
  • 南投|溪頭森林遊樂區、小半天風景區、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
  • 宜蘭|福山植物園、明池、太平山翠峰湖步道
  • 台中|東勢林場、八仙山森林遊樂區
  • 高雄|美濃雙溪口、六龜十八羅漢山

大多數地點在海拔500~1200公尺左右,這種溫度最適合螢火蟲出沒。想追螢火蟲的話,建議可以留意各地森林遊樂區或護魚步道的螢火蟲季公告,通常每年3月底就會開始陸續公布。

🌕【什麼時候拍最好?】
想要拍到滿滿的螢火蟲,時間點也很重要喔!

  • 最佳拍攝時間:天黑後1小時內(大約晚上7點~8點半左右)
  • 天氣:下過小雨後的悶熱夜晚最佳,濕度高、溫度大約20~26度。
  • 月相:盡量避開滿月,選擇農曆初一、十五前後,月光弱才能看得更清楚。
  • 避開人潮:假日晚上人會爆多,建議可以選平日去,環境也更安靜自然。

🧡【最後的小叮嚀】
拍螢火蟲最重要的,不只是拍到漂亮的照片,更是學會尊重這片自然。

  • 不要開強光燈直射螢火蟲或草叢。
  • 不要亂踩草地、小溪,這些都是牠們的家。
  • 螢火蟲拍完就好,不要帶走、不干擾牠們的生活。
  • 最好穿長袖長褲、防蚊,山區蚊蟲很多,也要注意防蛇喔。

拍攝的過程中,其實最大的快樂是,靜靜地看著一整片微光在眼前閃爍。
那個瞬間,彷彿所有煩惱都被這些小小光芒帶走了,只剩下自己和大自然最單純的連結✨

📋【10秒看懂|螢火蟲拍攝懶人小抄】

✅ 器材:單眼/無反+大光圈鏡頭+三腳架+快門線
✅ 光圈:開最大(F2.8或更大)
✅ 快門:10~30秒長曝
✅ ISO:800~1600,適當調整
✅ 對焦:手動對焦MF,對背景物對焦
✅ 白平衡:日光或4000~4500K
✅ 場地:有水源+少光害的山林或溪流附近
✅ 時間:黃昏後1小時內,悶熱潮濕的夜晚最適合
✅ 小工具:紅光手電筒、防蚊液、輕便雨衣、防滑鞋
✅ 心態:拍美照也要愛護環境,輕聲細語、不亂踩草地🌿

🌟一句話總結:
「拍得美,比不上守護得美。」✨
一起讓螢火蟲每年都能亮著回來!

#螢火蟲季 #夜拍必學 #台灣秘境 #攝影教學 #夢幻夜景 #追光去

布魯克老師 螢火蟲私房景點與拍攝技巧免費課程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