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熱門歌手開演唱會,社群媒體總會被一波波現場影片、舞台照與粉絲合影洗版。
明明票券上寫著「禁止拍照錄影」,甚至開場時主持人還再三提醒,為什麼觀眾還是大膽地拿起手機拍個不停?
這些影片與照片被公開上傳後,卻少見被舉報或下架。
一般民眾要在演唱會中合法拍照或錄影,通常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中的一項或多項,才能避免觸法或違規:
✅ 一、主辦單位明確允許拍攝
這是最直接也最關鍵的條件。如果主辦單位在以下方式中公開或書面允許拍攝,觀眾就可以在規定範圍內拍攝:
門票背面或購票頁寫明「可拍照/可錄影」
演唱會開場公告(如主持人或大螢幕文字)說明「某些時段可以拍攝」
官方粉專事前公告開放拍攝(例如:安可曲時段、指定歌曲)
藝人親自說「你們可以拍沒關係」
➡️ 注意:即使開放拍攝,也可能有限制,例如不得使用閃光燈、腳架、長時間錄影等。
✅ 二、合理使用:小範圍、個人用途、不公開散播
即使主辦未公開允許,在極小範圍內進行拍攝並僅作個人紀念用途,在法律上有時可能被視為「合理使用」,不構成侵權:
錄影片段極短(幾秒)
僅為留作個人回憶(例如存在手機中不分享)
沒有公開傳播或上傳到網路
沒有營利用途
⚠️ 這是灰色地帶,不代表完全沒風險,因為合理使用是否成立,最終需由法院認定。
✅ 三、在戶外或免費公開演出中拍攝
如果是以下這些情況,拍照錄影的法律限制會相對放寬:
公開街頭表演、音樂祭或市集演出,且未設置明確禁止拍攝標示
戶外廣場或商圈舞台的活動(如跨年晚會、政府辦理演唱會)
演出者本身為街頭藝人,且沒有反對拍攝
📸 不過還是建議尊重表演者與現場規定,例如許多街頭藝人會擺告示牌說「禁止錄影」。
✅ 四、媒體或官方授權拍攝者
如果你是以下身份,通常就能合法拍攝:
媒體記者/攝影師,經過主辦單位核准
受邀拍攝的部落客、KOL 或 YouTuber
官方工作人員或合作廠商(例如贊助商紀錄用)
但這類身分都必須有書面或明確授權,不屬於一般觀眾範疇。
小結:合法拍攝的3大原則
只要你在演唱會中想拿出手機拍攝,記住這三個原則:
有沒有公告允許?
拍的內容有沒有公開?
會不會影響他人或藝人權益?
✅五、 拍照技巧篇|掌握光與瞬間
1. 提早設定好拍攝模式
設備 | 建議設定 |
---|---|
手機 | 夜景模式、專業模式、HDR開啟 |
相機 | 快門速度 1/200s↑、大光圈 f/1.8~f/2.8、ISO 800~3200 |
2. 抓住燈光最亮的瞬間
不要急著按快門,而是等聚光燈亮起、藝人轉向你的方向時再拍,成功率會高很多。
💡 小撇步: 用連拍模式快速捕捉,事後挑選最清晰一張。
3. 簡潔有力的構圖
用三分法或對角線構圖讓畫面更有故事性
聚焦在藝人的表情或肢體動作
如果拍全景,可加入觀眾燈海、舞台煙火等元素
4. 絕對不要用閃光燈!
不但沒幫助,還會干擾他人、引來警告。高 ISO + 穩定手持才是關鍵。
✅六、🎞️ 錄影技巧篇|穩定、清晰、重點片段
1. 錄短不錄長,抓「重點畫面」
建議只錄 15~60 秒重點畫面,如:
開場嗨歌
藝人講話或互動時段
安可曲高潮段落
🎯 不僅畫質較穩,分享也更容易、不易引發版權問題。
2. 鎖定對焦與曝光
iPhone:長按對焦點 → 出現「AE/AF Lock」
Android:長按螢幕中央 → 鎖定對焦與曝光
3. 保持穩定是關鍵
雙手夾緊身體、手肘靠胸
找欄杆或座位支撐
使用手機穩定器(若主辦允許)
4. 拍完立即備份!
避免手機當機、誤刪或檢查後遺失畫面。建議演唱會結束後:
備份至 Google Photos、iCloud 或硬碟
若打算分享,先剪輯、上字幕,並加註出處或「合法段落拍攝」
🎯 加分小技巧:拍完後想分享?記得這些
✨ 最好選擇主辦開放拍攝的時段(如安可曲)
🎵 若影片含音樂,上傳時可靜音或自行配樂

發佈留言